关于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明辉的文章——《研究所新生完全求生手册》

阮一峰说:“如果你不知道,自己该不该读研究生,或者不知道怎么读研究生,我建议你去读一下这本《手册》。这是我见过的非常好的中文学术入门材料。我看见网上有人评价说,每读一次,都有收获。”

`1、

看完后,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区别,有了清晰的认知。本科生面对有限的教材,逐字阅读学习。但是研究生是面对无限的知识,选择性的学习。

研究生阶段最需要锻炼的就是面对无限知识时的选择速度和准确度,多吸收创新点子,放弃掉用不到的细节知识!

本科生更多的是照本宣科,研究生多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。所以研究生阶段培养的能力,才是我们在社会上自学真正应该掌握的能力。

2、

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筛选论文、阅读论文的方法。如何在海量、杂乱无逻辑排列的论文堆里,找到你需要的关键知识。

1)检索

利用博硕士论文检索系统、工科的compendex、SCI,3套工具,用关键词检索,找到比你需要范围大一些的论文资源。

2)筛选

第一批论文,要找到历史性分析的文章,速读摘要、简介、结论,以及被援引的次数数据,从100篇中筛选出30篇,对你此次研究有价值的论文。形成该选题发展历程的整体观。

第二批论文,找出全部相关文献。逐步筛选,按派别分类,再按照发表时间分类。

3)阅读

本科的教材是系统性的,可以逐页阅读,但是论文只交代最核心的创意,还援引其他诸多论文,需要一起延伸阅读,自己组织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。

同样的一个点,可能A论文比B论文要解释的更加浅显易懂,那就看A论文就好!交叉阅读,找到最省力的阅读路径!

边读边猜才是正道!发挥你的想象力!

论文结构一般是4部分:摘要abstract、简介introduction、正文main body、结论conclusion。

第一步,速读摘要和简介,总结常用的方法、派别,筛选出最重要的2、3个派别,列出每个派别的优点、缺点。【方法-特性分析表】

再看应用场合【场合-特性分析表】。

第二步,浏览正文。本篇论文的假设是?是否容易成立?有何好处?

无须完全搞懂,尤其是公式推导过程!

4)批判

本科生只需要接受教材知识,但是研究生必须批判性阅读所有文献,形成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。

5)创造新知识

本科生是吸收知识,研究生是创造知识。创新不是灵光乍现,而是有一套程序的。

第一步,根据研究的应用场合,确定重要的特性。

第二步,针对优势特性对应的方法,选择两种方法进行结合,变成新的解决方法!

这就是创意过程!就是这么简单。如果无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靠已有的无法突破技术瓶颈,要完全创新呢?这种情况很罕见!

除去这篇干货文,这篇文章《现实与理想》,启发良多——

“真正的现实,不过是足衣足食而已。人会把现实夸大到那么令人惶恐的程度,其实是因为他已经丧失了对生命的热情、憧憬与向往,却又不甘愿让生命归于徒然而一无所有的虚空。但是,财富换不来真诚的善意与接纳,也阻挡不住生命中空虚的呐喊。

其实,一旦能做到衣食无缺之后,人真正的需要是热情、理想、憧憬与向往,而不是现实。但是,离开童年之后,人的热情、理想、憧憬与向往是需要花心力去培养、经营与创造的。

可悲的是,人经常花了太多的时间在经营他的现实,以致让他的热情、理想、憧­憬与向往一一消耗殆尽,只剩下空洞的灵魂,在陌生人的羡慕中,困窘地而孤单地反复着没有滋味的人生。”`